高一学生被群殴致死:
2020年五月六日晚上,犯罪嫌疑人张某和小军等人在群里说要给学校一名高一的学生一个下马威,小军将这件事告诉了他们的好友胡某,让胡某对张某很是不爽,于是张某对小军产生了敌意,想要找他算账。
五月七日,张某下班后到美容院与小军汇合,后与蔡某在店铺门口相遇。蔡某表示愿意协助张某教育小军,而张某则表示赞同。
随后,蔡某和张某对着小军就是一顿乱踹,张某双手掐着小军的脖子,想要将他扑倒在地,蔡某则从背后一拳打在小军的脑袋上,将小军打成重伤。张某在小军身上踹了一脚,将其踹晕过去。张某,蔡某,宋某,田某等人合力把小军带到了医院。
张某和蔡某在医院接到医院的电话后就在医院等待,两名被告到案后都老老实实地交代了自己的罪行。6月10号,张某、蔡某被公诉机关依法逮捕。
校园霸凌为何屡禁不止?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对于众多实施校园霸凌的年轻人,大多数都是性情比较浮躁甚至暴戾。如果原本就在成长过程中变成这样的性格,概率是比较小的。
原生家庭对于个体的教育功能是远远超过学校的,父母自己的言行也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性格,所以一个完整、和谐的原生家庭在个体的成长、三观形成等过程当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对不良事例的模仿。
除了原生家庭的相关因素,对于青年人而言,接触外界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有样学样”。反杀霸凌者被判刑8年的贵州男孩,也给无数中国家长提了个醒,校园霸凌不能忽视,在极端情况下会毁掉两个幸福的家庭。
年纪小的个体面对自己不熟悉的人和事时,会通过模仿和学习类似的应对方式来处理。
所以一旦自己见到过他人霸凌、或者是听到相关信息,尤其是在某些影视和文学作品当中看到类似的行为,那么共情心理极强的青少年就难免会去模仿。
不良的例子就变成了不良的例子,引出了学校里的欺侮。就像在这起案件里,欺负陈泗翰的李某,就是在“大哥”的授意下,被逼上了这条死胡同。
3.外部环境的过分紧张。
教育的困难在于,年轻人的个性很难掌握,而且老师也会根据情况,适时地改变和他的交流。
在很多年轻人看来,原本乖巧听话的小孩,可能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反叛的人。
而现在,如果用暴力手段,打骂、体罚孩子,反而会“适得其反”,让他们的逆反心理更加强烈,从而引发暴力。
教育人学好、使人变好应该是逐步进行的,同时,要让儿童纠正,也要一步一个脚印,不然太用力反而会惹恼他们。
搜索标签: